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2025学术年会顺利举办
2025-11-12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动数智时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由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2025学术年会于2025年11月7日至11月8日在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会议得到了福州市教育局、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单位的支持。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发展指导”为主题,旨在立足教育实践需求,为当下学生发展指导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以构建更科学、更精准、更具温度的学生发展指导新范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7日上午,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特教教学处处长黄伟发表致辞;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董奇,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顾建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聆心智能创始人黄民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发表主旨报告。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生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朱东云,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副理事长王晓燕、秦春华、张卫、刘涛、刘小惠,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办公室主任李秋斌,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孟迎芳,福州教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林红,福州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严权纲,中国电信集团教育行业事业部总裁王睿等。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董奇以《“双脑”研究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在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亟须依托双脑协同,即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学生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心理韧性、数字素养等综合素养,同时应对学业压力、心理健康等挑战。报告中提到,儿童青少年的脑智发育具有时序性和个体差异性,受到睡眠、运动、师生互动等因素影响。因此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脑发育特点设计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防范认知替代风险。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通过构建脑智发育常模和智能平台,建立双脑赋能的教育体系,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通用技术基地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少年儿童技术与工程教育教席主持人顾建军以《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变与不变》为题,从劳动形态变迁、新职业发展、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教育自身规律等多维角度,系统阐述了智能技术背景下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倡劳动教育从技能训练向素养培育、从单一目标向多元整合转型,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引领,统筹传统劳动文化与智能技术赋能,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把握中推动劳动教育守正创新。
分论坛二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福建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连榕,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二级教授郑希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丹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明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宣文,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高雪梅,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亚玲,辽宁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白云阁共8位专家学者作相关主题报告。
分论坛四围绕“校家社医协同育人和五育融合”主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本涛,北京师范大学特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贺荟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澜波,福州教育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高级教师严权纲,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沙莎,福建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龚朱红,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飞书商业化北区总经理刘宗元共8位专家学者作相关主题报告。
分论坛七围绕“中小学生涯发展教育”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分会监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雪英,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副校长(执行校长)钱敏艳,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生涯规划教研员王萌,教育部第一届(2021-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赵向波,福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福州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骆志煌,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宋春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实验室研发员刘艳共7位专家学者作相关主题报告。
在“AI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应用”会场中,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李衡汇报了《AI赋能下的中学心育课堂创新路径:从精准育人到情感支持机制的融合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心梅汇报了《AI赋能高中生生涯探索: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提升机制》,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李永超汇报了《基于学科教学的AI赋能学生发展指导实践研究》,京师学生发展指导实验室王磊汇报了《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高中生职业探索对话式智能体设计及初步验证研究》等。在“中小学生涯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会场中,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白利莉汇报了《高中生父母生涯教育积极与消极行为量表的构建与验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刘静文汇报了《重建教育生态:生涯教育对高中生焦虑的缓解及机制分析——基于 2024年全国高中毕业生调查》,重庆巴南育才实验中学校张应兰汇报了《小初高学生发展指导一体化实践模式——以重庆巴南育才实验中学校为例》等。在“中小学生拒学厌学及其他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会场中,重庆外国语学校刘润芝汇报了《从行为矫正到心灵唤醒:一例高中生失范行为背后的教育诊断与干预研究》,广西大学附属中学苗思佳汇报了《一例用OH卡牌干预非自愿来访学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樊丽芳汇报了《基于拒学多元干预模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体系实践研究》,广州商学院张秋艳汇报了《家庭何以成为基石?——拒学学生成功复学的支持路径研究》。在“中小学学生发展指导的综合实践”会场中,四川省生涯教育技术研究院于海珠汇报了《从“心”出发,向“行”落地——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实践与可复制路径》,香港国际教育中心于晓杰汇报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背景下广东高考生港澳升学规划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育科技中心谷晓静汇报了《人工智能能否激发创造?AI反馈对青少年创造性表现的影响机制》等。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会场中,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小燕汇报了《父母不良童年经历模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纵向关联》,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叶婷婷汇报了《生命有意义,生活有美好——基于意义感培养的初中生命教育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蒋亚兰汇报了《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完全中学心理健康“梯级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等。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会场中,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高无为汇报了《三维融合双轨协同: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研学旅行数字化评价创新研究》,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九年制学校李进汇报了《五育并举视域下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路径探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吴学宁汇报了《农业科技资源赋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协同实践探索》等。在“中小学五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会场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牛雅杰汇报了《五育融合视域下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实践研究》,福州第十六中学林锦锋汇报了《融合五育之力点亮成长之路——福州第十六中学五育融合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刘艳汇报了《“鱼菜育心”跨学科课程的设计实践与育人价值》等。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会场中,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徐素秋汇报了《交叠影响阈视角下“校家社医”协同推进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为例》,福州第十五中学贺玉亮汇报了《融汇商贸活力赋能育人高地——城市商贸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探索与思考》,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秋爽汇报了《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沂蒙精神实践育人创新路径》等。在“生涯与心育融合的学生发展指导”会场中,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研与教师发展处李之宁汇报了《双驱三助五指导:多变开放智能时代下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深圳中学高中园陈坚汇报了《育见未来,圳当先行——深圳学生发展指导的校本实践与前瞻》,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曾德惠汇报了《AI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学习分析的“躺平”认知干预教学实践》等。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现状、挑战与对策——基于首次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结果》为题,介绍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与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学校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开展频率和学生参与频率入手,探讨五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从监测结果中分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心理辅导室的配备和使用、心理测评开展等)的现状和成效,最后提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以《技术赋能与人的发展——论人工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与局限》为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精准化、场景化、全育化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潜能及其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的主体性弱化、价值性偏差、公平性不足和安全性风险等现实局限,提出了技术赋能与人的发展相协同的突围路径与实践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坚定信仰与正确价值观,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引擎,而非教育异化的推手。
闭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及学生发展指导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发表了总结致辞,他表达了对所有参会者、合作伙伴及工作人员的感谢。他指出,本次大会聚集了学生发展指导领域的众多专家,围绕AI 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新增了校长论坛“迈向数智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和年度专题论坛“拒学厌学学生干预研究与实务”,均受到极大的欢迎。乔志宏强调了本次大会聚集了来自心理健康、生涯、脑科学、教育管理、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的专业视角,对推动构建AI时代的学生发展指导带来许多新的研究意向、工作意向和合作意向,体现了本次大会的巨大意义价值。他对主讲老师的精彩分享、合作伙伴的支持、会务团队的专业服务表示了感谢,期待未来能继续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做出更大贡献,并宣布2025年学术年会顺利闭幕。
本次会议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发展指导”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数智时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创新实践的有力探索。据悉,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500余名教育领域领导、知名专家、知名校长和广大教育同仁参加,充分发挥了平台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汇聚了百余名国内专家学者,分享了学术前沿和创新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注入新动能,共同绘制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


